广西法治日报|从“下社区”到“在社区”换来四个“零发生”

来源: 市委政法委管理组  |   发布日期: 2025-10-20 11:05   

柳州市公安局胜利派出所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警务机制——

从“下社区”到“在社区”换来四个“零发生”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赖隽群

柳州市公安局胜利派出所守护着5.2平方公里辖区内近10万居民的平安。胜利派出所聚焦主责主业,做强基层、做实基础,推动“社区民警专职化”,让他们从“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

清晨,阳光洒在红砖楼与玻璃幕墙交织的街区,社区民警周成炜提着大米和食用油走进了辖区居民小麦家:“快开学了,过来看看你还需要什么?”眼前开朗的少年,曾是游走在法律边界的“问题少年”。两年前,胜利派出所查获多起电动自行车盗窃案,15岁的小麦均有涉案。

周成炜在走访中发现,小麦父母离异,父亲平时忙于生计,无人管束的小麦结识不良人员误入歧途。得知小麦的学习成绩不错,周成炜决定帮他拨正人生的航向,搭建“警校家”三方帮扶机制。1年3个月的坚持,一次次家访、课后辅导,三方接力终于让小麦重返课堂。

从助力失足少年回归校园,到帮扶前科人员融入社会,周成炜的“驻守”,正是胜利派出所“主防”警务机制改革的缩影。

“现在所里50%警力配备到社区,通过警区划分、警种捆绑值班,让社区民警退出大轮班,每个月至少有20天能安心下沉社区,和居民们打成一片。”胜利派出所所长韦翔介绍。依托“警校家”帮扶机制,派出所已帮助28名有违法倾向的青少年回归正轨,辖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发案数、涉案人数同比下降44%。

胜利小区烧烤城是知名的网红打卡点,夜市人流密集,也暗藏治安隐患。“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胜利派出所传承“红袖章”群防群治传统,整合辖区资源,发动摊主、志愿者、党员组建“随叫随到互帮互助”的联防联控义警队,为平安增添了无数双“眼睛”。

不久前,外地游客小马在胜利小区烧烤城遗失手机,没想到手机竟然“主动找上门”——商户捡到手机后,第一时间在业主义警群发布失物招领信息。民警获悉后,通过大数据查到小马曾入住的旅店,发现她已返校,又联系其同行的朋友,将手机跨城寄送到小马手中。小马收到手机后发来感谢视频:“柳州警察,暖到我心里!”

一部手机的跨城旅程,折射出民警“在社区”的深意:从被动接警到主动服务,从解决个案到温暖人心,平安的密码就藏在这些琐碎却有温度的小事里。“社区民警专职化后,‘红袖章’群防群治做得更实,很多业主主动加入义警队,大家像一家人一样联系得更加紧密。”韦翔说。

社区民警还激活“警格+网格”联动体系,让信息触角覆盖辖区每个角落,实现“隐患早发现、纠纷早化解”。针对复杂矛盾,胜利派出所引入律师、妇联工作人员等专业人士,建立“前端常态摸排、中端联合调处、末端跟踪回访”的三端闭环调解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们与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的16个党支部联建共建,把党员、义警、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拧成‘一股绳’;同时利用企业微信及AI助手,精准推送反诈案例、预警信息,受理办证请求,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韦翔介绍。

今年以来,胜利派出所累计排查风险隐患150余处,化解矛盾纠纷350余起,跟踪调处重复报警纠纷20余起;辖区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68.38%,治安警情数同比下降81.6%,命案、“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重点人员违法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均实现“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