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众心中,“110”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已经成为公安机关的代名词。今年5月初至7月底,公安部决定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国开展减轻基层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负担专项治理。为什么“110”要减负?“110”为什么那么忙?民警在接处警的过程中碰到怎样的“奇葩警情”?恶意拨打110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近日,记者深入柳州市公安局,一一解开这些疑问。
“奇葩警情”背后的无奈
6月21日,柳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有人在滨江东路的河堤打架。民警出警到达现场,却没看到有人打架。调查得知,原来一男一女在河堤遛狗时,男子说女子的公狗“强奸”了他的母狗,要女子赔偿损失,两人为此吵得不可开交。男子后来打电话报警,担心民警不来,就说是“有人打架”。
今年3月,柳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多个报警电话,一女子称其所在的小区有猫叫春,扰了她的好梦。她找了小区的很多住户,都不知道是谁家的猫,向社区投诉,社区工作人员说他们也没办法。女子为此多次报警,要求民警到小区来为她“捉野猫”。
碰到这样的“奇葩警情”,民警除了苦笑,更多的是无奈。城中派出所副所长孙洪川说,许多警情不是警察的职责范围,但最后还是“被出警”。
消费纠纷、劳务纠纷、噪音投诉等等应属于其他职能部门业务范围的报警,很多都转嫁到了警方的头上,大量耗时、耗警、高风险的纠纷和求助类警情使民警的工作职责无限拓宽,并给接警民警造成了巨大负担。
两千报警电话有效警情仅三成
柳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平均每天接到2000个电话,但让人惊讶的是,其中有效警情仅占3成。
除了有效警情外,剩下的是些什么电话呢?2015年,在柳州市(包括六县)7成非警务类警情中,有55829起属于恶意报警;2016年1月至5月,市区的恶意报警数为1383起,六县的恶意报警数为15643起。恶意报警包括报假警、反复拨打接通后无声、无聊醉酒打过来聊天骚扰骂人等情况的电话;剩下的其他报警为非紧急类的求助、咨询、重复报警、闪通或误拨的无效报警等。
家中水管爆裂、手机没有话费、忘带家门钥匙、买东西买到了假货,上了的士发现没带钱包……生活中,在碰到这样的难事囧事的时候,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到打110!
这个举动导致的结果是:大量的非警务警情、恶意报警、无效报警,不仅牵扯了有限的警力,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警力更加紧张,严重影响了民警对正常警务警情的处置效率。
“好像只要是别的部门不管的事情,就是110的事。”在柳州市公安局,不止一位基层民警有这样的困惑。
恶意报警扰警后果很严重
2015年11月17日,柳州市公安局箭盘派出所接到男子杨某报警,称上厕所时看到一辆货车经过东环大道的一条小巷子内,货车上有人下车把一个用被子裹着的老人尸体抛下车。由于男子说得很认真,民警立即对此展开调查。根据男子的描述,民警在男子所述地区附近展开搜索,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搜索,民警都没有找到所谓的尸体,民警打电话向杨某询问,杨某信誓旦旦,坚称事情是真的。大量的警力整整搜索了一晚上,此后再打杨某电话,却已关机。直到第二天下午,民警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了杨某,经询问,杨某承认是自己昨晚喝醉了酒,乱打110报警。后来,杨某因报假警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5日。
报假警、恶意报警扰警的后果很严重。今年5月初至7月底,公安部决定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国开展减轻基层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工作负担专项治理,目标是大幅度减少110报警服务台受到恶意报警、扰警数量,切实给110“减负瘦身”。根据上级部署,柳州市公安局也进一步加大正确使用110的普法宣传力度,对于恶意、长时间、高频的骚扰及恶意报警,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
柳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主任任东阳介绍,110报警服务平台受理报警、求助、投诉的范围包括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治安灾害事故;公众遇到危难处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需要立即救助的,涉及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威胁公共安全、人身或财产安全和工作、学习生活秩序,需要公安机关先期紧急处置的等等。若恶意拨打110骚扰电话,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110减负需各方共同分担
柳州市公安局近年来为110的“减负”做了很多工作。
大胆改革警务机制:加大各级指挥中心建设力度,做大做强各级指挥中心,整合警力,施行了巡警、交警、派出所联合巡逻、接处警的措施,在各城区分局,推行“一区五支撑三结合”“三定四捆绑”等多项警务机制的改革,各警种打破壁垒,信息共享,密切配合,各责任区刑侦大队调整出警力“进驻”各相应派出所,参与派出所值班、安保、接处警等工作,大大加强了接处警与打击、查处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力度。
在城区和县城设立警务站:以各派出所、警务站为点,将接处警和服务群众的阵地前移,使接处警工作更大地辐射到城区的大街小巷,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接处警的速度。
加强宣传,“过滤”一些非警务警情:各级110指挥中心和各派出所深入社区、单位、学校,走上街头,向广大群众宣传110报警的相关知识,使群众掌握正确的报警方法以及区分警情及非警务警情的区别。
尽管如此,110减负的工作仍任重道远。“非警务类警情让本来就紧张的警力更加‘压力山大’,占用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警务资源,我们在耐心解释之余往往得到的是群众的不理解,非警务类警情如果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导致真正需要紧急救助的报警电话无法及时呼入报警平台,最终损害的还是广大群众的利益。”柳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主任任东阳表示,110需要减负,也需政府相关各单位部门的共同分担。
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柳州市党委、政府为110的减负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前几年,柳州市开通的12345政府热线,有关数字城管、噪音投诉、消费纠纷等纠纷和投诉都可以通过该热线受理。由于工作成效明显,热线越来越“热”,相关职能部门承担起了相应的责任,大大减轻了110的负担,有效地节约了宝贵的警务资源。
“以前经常会接到噪音污染、水电抢修、井盖维护、树枝断裂等非警务电话,现在都可以分流到12345政府热线了。”柳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员小张感受明显。
据统计,今年1-5月份,柳州市市区有效警情92731起,占接警数约四成,较去年呈上升趋势,滥用110报警资源的情况有所转变。但由于目前12345政务服务平台尚未辐射到六县,县区110接警压力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