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柳州”

□柳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陈鸿宁
  
  中央、自治区政法工作会议对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共安全工作作出了新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的科学指南。作为政法工作者,在工作中一定要尽职尽责,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平安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指明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实效、长效的重要措施——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这是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创新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实质是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及时对违法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多环节防治,根本目的是立足预防,从源头上进行防范和治理,不断减少和消除产生社会治安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诸多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长期稳定。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核心要素,是驾驭动态社会治安的主要抓手。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安方略,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由此,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治安治理的基本策略,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
  
  二、群防群治和科技防控是提升群众安全感的两翼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提升群众安全感为目标,是由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动态社会治安防控是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公安机关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所构成的系统工程。静态防控则主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来实现。在实践中,我们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群防群治和科技防控作为提升群众安全感的两翼。在动态防控方面,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全市层层签订综治责任状,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市上下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单位部门各司其职、全市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综治工作的格局。二是加强对社会面的巡逻防控,建立快速出警反应机制。公安部门创新“三定三捆绑”“五警五包”等警务机制,依托主要街面、路段设置的警务工作站,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开展高密度、无缝隙、网格化巡逻防控,确保24小时“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三是推行治安群防群治化管理,建立“红袖标”“夕阳红”等义务巡逻队伍,普及“邻里守望”等治安防范形式。目前全市已建立专职巡防队伍194支3959人,义务巡防队伍1303支1.97万人。强化农村地区治安防控,推行“一村一警”警务机制,建立社区(村屯)警务室462个,建立治安中心户2355户,“五大员”11796人,农村义务消防队员2355人。通过大力加强基层组织、队伍、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平安村屯、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基层平安建设,夯实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层基础。
  
  在静态防控方面,我们不断加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力度。“十二五”以来,柳州市分六期共投入资金6.95亿元,按照“企业投资、政府租用、部门使用”的模式在全市共建设“天网”视频监控摄像头10352个、治安卡口467个、卡口WIFI信息采集设备20套、智能交通高空瞭望监控216个、电子警察174个,基本上做到了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单位、治安复杂地区视频监控的全覆盖。公安视频专网建设成绩明显,自治区、市、县三级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的大联网格局已基本建成,视频监控点联网率、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联网率均达到100%。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平安柳州”建设,实现了群众安全感大幅度提升。2016年柳州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年总排名居全区第2位,其中第一、第三、第四季度群众安全感都达到90%以上(第一、第三季度十个县区均达到了90%),得到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 “三个一”工程是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的有力抓手
  
  下一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平安柳州建设水平工作目标,全面深入推进“三个一”工程,即铺设一张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建成一个中心(综治中心)和完善一个机制(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机制),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一是深入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去年9月,柳州市被确定为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示范城市。我们还将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建设总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安总体状况,至2018年,实现全市视频监控建设联网率100%,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图像覆盖率100%,重点行业、重要领域视频图像覆盖率100%。
  
  二是扎实开展“综治中心建设年”活动。综治中心对于夯实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治区将今年确定为“综治中心建设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发挥好统筹协调优势,加强市、县、乡、村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综治中心这个工作平台全面强化实战功能,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并借鉴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同级综治中心一体化运作等经验,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管理。
  
  三是加大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掌控力度,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针对爆炸、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对安全隐患的滚动排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机制,做到安全监管制度化、常态化;针对寄递物流等重点行业,督促企业落实实名寄递、开箱验视、X光机安检“三个百分百”措施,织密安全过滤网;针对出租房屋、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增多、管理难度增大的突出问题,加强与立法部门联系沟通,推动立法工作,破解难题;针对黑恶势力、涉枪涉爆、制贩毒等违法犯罪问题,出实招、出重拳,坚决把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加大力度深入研究新型犯罪规律的特点,探索建立新机制,提高防范打击新型犯罪的能力。
  
  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和各项管理现代化,关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做细做实,把公共安全网织密织牢,确保继续实现全市群众安全感达90%以上、继续保持全区前列的工作目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