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胆修病树 琴心润愁颜

20180308113328674.jpg

剑胆修病树 琴心润愁颜
 
  ——访柳州市第一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
 
  □平安广西网通讯员 秦付林 曾杰

 

 

 

 

警花们在一起探讨管教的方法。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笔者来到柳州市第一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下简称“女子管教大队”)采访,看到上书“用心关怀用爱感化”“温情管教特殊老师”“春风化雨再造新风”等锦旗挂满墙上。
 
  柳州市及鹿寨县、柳城县的女性在押人员集中关押在女子管教大队。大队创新管理机制,成立了女性老弱病残监室、女性未成年人监室;摒弃传统“一看二守三送走”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创新勤务机制,创下了监管和队伍建设连续13年无事故、零违纪以及在押人员零投诉的纪录。
 
  成绩的背后,是管教民警的默默奉献。女子管教大队只有6名管教民警,大多是当了妈妈的女警察,其中4人获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1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均立过功受过奖。她们忠于职守,在高墙里悄悄绽放着绚丽光彩。
 
  从值班室里的监控视频可见,女子管教大队所管的监室明亮整洁。“我们从在押人员生活环境入手,营造规范有序、积极向上的氛围。”大队长卓兰介绍,为了规范在押人员言行,提升教育感化质量,大队建立了人性化的一日生活制度,增加在押人员娱乐、自由学习的时间;管教民警每天都找在押人员谈话1至2次;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4名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为在押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写读书心得体会等活动,丰富在押人员的生活。管教民警通过心理辅导、宣讲法律知识,舒缓在押人员的思想压力,让她们正视挫折,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女子管教大队警力严重不足,几名管教民警要负责上百名在押人员的监管工作。为履行好职责,大队里的警花们像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医生对病人一样对待毎名在押人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女民警们白天每隔20分钟、夜间每隔15分钟就巡视一次监室,时时刻刻关心在押人员的心理变化,在精神和生活上给予在押人员鼓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在押人员重燃对生命的渴望。
 
  阿霞原是一名官员,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关进看守所。刚进看守所时,阿霞由于思想压力大,撞墙自残。管教民警黎颖萍发现情况后,每天找阿霞谈话、聊家常,并在不违反监规的情况下,尽量不改变阿霞的生活习惯,为她减压。目前,阿霞的思想稳定,她对黎颖萍说:“既然犯了罪,就该受到相应的法律惩罚。我原来的想法错了。”今年春节,阿霞画了一幅荷花赠予黎颖萍,附言:祝黎公安新春快乐,阖家幸福,感恩教导。
 
  去年底,湖南籍邹某因带着幼儿到超市偷奶粉、衣服、日用品,涉嫌盗窃被关押于柳州市第一看守所。管教民警黄柳俐发现邹某思想极不稳定,经常哭哭啼啼。原来,办案单位将邹某送进看守所之前,已把她的幼儿送到柳州市福利院。邹某想念、担忧孩子,而她的父亲又不愿意来柳州接回孩子。为解除邹某的后顾之忧,黄柳俐多次致电邹某父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通了邹某的父亲的思想工作。今年春节前,邹某的父亲来柳州接孩子回湖南的同时,还到看守所见了女儿(经特批),教导女儿思错悔改,好好做人,争取早日回家。如今,邹某思想稳定,自觉遵守监规,脸上常露笑容。
 
  女子管教大队的女民警用法律教育在押人员、用行动感化在押人员、用思想挽救在押人员,坚持寓情于管、寓管于教,净化在押人员的心灵。一名未成年在押人员经过民警的教育,出所后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写来感谢信,亲切地称管教民警为“妈妈”;一名在押人员被教育感化后,主动交代真实姓名并交代涉嫌酿下一桩命案;一名死刑犯主动忏悔,临刑前写下捐献器官申请书……
 
  因成绩突出,女子管教大队先后获评“柳州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柳州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