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授“鱼” 再授“渔”
柳州市委政法委助力帮扶联系村脱贫攻坚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赖隽群 通讯员 李诚龙 桂晨博
“我是柳州市委政法委派驻雷塘村的‘第一书记’。雷塘村共有1729户6254人,有17个自然屯,36个村民小组。我到该村之后的第一个感觉是:这个村真大……”派驻柳城县东泉镇雷塘村后,蒋作芳家里拿出4万元,给他买了一辆二手皮卡车。这辆车不仅是上下班交通工具,还是蒋作芳帮村民拉化肥、农机以及运输农产品去卖的“好帮手”。
村里的大事小事,村民都会找蒋作芳。原来他的电话套餐是每月138元,后来升级到188元还是不够,平均每月他的电话费要用250元以上。“我驻村不是来‘打酱油’的。在下村屯开会时,我讲过一句话——时间是检验一个人靠不靠谱的标准,我到这里,我在村里面做了什么事,请大家监督我。”蒋作芳说。
2015年底,柳州市委政法委开始派驻村第一书记到雷塘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当时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34户2248人,贫困发生率为28%。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业务部门的统筹下,柳州市委政法委积极采取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支部联建等多种措施助力雷塘村脱贫摘帽。至2019年底,在各方努力下,雷塘村剩6户1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19%,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目标。
柳州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积极采取帮扶措施,不断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领导班子每季度定期研究雷塘村脱贫攻坚工作,明确一名分管领导主抓此项工作,专门安排委政治部负责日常联络,责任落实到每名政法委干部;发挥好政法委机关党支部经验优势,做好村“两委”干部与困难党员的帮扶结对。
2019年10月23日,柳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建国到雷塘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给雷塘村党员上党课。
在主要领导的协调下,分管领导每月到雷塘村指导脱贫工作,委班子成员每年也多次到雷塘村指导铁路护路、综治维稳、反邪斗争、捐资助学等工作。
据统计,2015年底以来,厅级领导到雷塘村调研指导工作11次,处级领导到村指导调研40次,全委干部到村开展共建帮扶活动8次超过300人次。
工作中,大家共同把扶贫工作做实,深入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帮他们找准脱贫方向,既授“鱼”,又授“渔”。
在柳州市委政法委的帮扶下,雷塘村成立了绿宝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通过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农户签订种植销售协议,带动周边3个乡镇群众共同参与豆角种植,使农户获得更多更稳定的收入。合作社计划打造全市最大的生态、绿色螺蛳粉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多家螺蛳粉企业跟合作社订购酸豆角,合作社不断扩大规模,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和农户加入。村民罗文党到合作社打工后脱贫了,现在他每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他也开始种植豆角,谋划着赚了钱就装修房子。
每年年初,政法委下拨10万元,作为雷塘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经费,重大项目建设经费另外拨付。仅2019年,就先后投入18万元进行综治中心建设,投入8.485万元修建村委会办公楼挡雨棚,投入5万元硬化七里坪2队屯内主干道、修补长盛屯主干道及长盛铁路口道路,投入10万元购买路灯安装在雷塘村主要路口,投入8000元用于挑水坳洗衣坝挡雨棚重建。
据统计,柳州市委政法委在雷塘村直接投入资金或协调投放资金的项目有30余个,超过1100万元。
作为雷塘村精准脱贫工作后盾单位,柳州市委政法委始终严格履行帮扶责任,坚持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全体干部到该村开展“一帮一联”活动。
2016年以来,市委政法委干部职工共筹集资金11.96万元,对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和贫困学生进行走访慰问,及时帮助解决他们当前家庭生活上面临的暂时困难。为更好地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东泉镇政府根据该镇工作实际,逐步安排当地乡镇及其他单位干部接任雷塘村贫困户“一帮一扶”联系人,于2018年实现全覆盖。
2020年,柳州市委政法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帮扶工作要求,继续压实责任,坚持帮扶力度不减,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巩固现有脱贫成果,帮助雷塘村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